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看吴文君老师《师生有效实用沟通技巧训练》有感 三十里堡第二小学 高文龙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12:25: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2012vip4034 于 2017-3-26 12:31 编辑

观看吴文君老师《师生有效实用沟通技巧训练》有感 三十里堡第二小学 高文龙

三十里堡第二小学 高文龙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活动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 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智能的 培养以及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大有裨益。而良好 师生关系的建立则有赖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师生沟通不仅仅是促进教育产生效能的重要手 段,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育家布贝尔认为, “教育的全部意蕴都包含在师生关系中,教育过程甚 至可以看作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因 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并不是单纯传授文化知识,发 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教会学 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校 教育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学生获得人际交往技能和 建立价值观念体系的基础。

一、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 1.敞露心扉,接纳学生 教师不要求学生先改正错误变得完美,然后才接 受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向好的方面 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试着接纳较完整的品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咨询专家高顿认为,“接受他 人是培育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接受令学生深思,敞 露自己的情感,不接受则使学生焦虑不安,导致反抗 致使交流滞塞、终止。师生间之所以会出现交流不畅 正是因为教师通常训斥、命令、探询等使学生感到自 己是不对的、不应该的。2.以礼相待,尊重学生 我们也许会觉得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至少应记 住:在处理问题、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不要指责、诋 毁学生的品性与人格。其实。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 视和尊重。3.适时换位,理解学生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教师应积极站在学生的角度 去理解学生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将这些感受传递给 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发自内心的产 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强调自 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 理,学生就会疏远你、拒绝你,甚至讨厌你。学生平时 最感苦恼的就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不被自己的师长 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分 析,了解学生的心情找出与学生产生不同看法的原 因,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接受了你,沟 通才能有效地继续。

二、师生有效沟通的技巧1.因势利导,讲究语言艺术 语言是师生沟通中运用最多的工具。在师生沟通 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简洁、语意明确、表达清楚,以免学 生会形成误会或冲突。我们应以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 为基础,不要超越其认知和语意了解的程度,应注意适 当的语音和声调。2.灵活处理。善用书面交流 ’口头的沟通迅速、快捷、易互动和反馈,但有时也 会不太管用。例如,师生双方的情绪都很愤怒、冲动时,口头交流往往会引发一场恶性的争辩。这时,教师 们可以考虑采用书面形式来与学生沟通,书面交流可 以很好地避免师生双方面对面的争吵和战争,使双方 都能比较冷静地看待问题,而且也有一定的时间来思 考问题。由于文字具有可长久保存的性质。所以书面 形式的交流往往会取得比较持久的效果。 书面交流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优点,即通过书面 形式能使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或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太 好的学生能和教师做比较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也 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向教师诉说一些比较隐秘或深藏 的心情和苦恼。3.有感而发。满怀真情赞美 .我们都知道要赞美学生,关键是如何赞美。怎么 样的赞美才会发挥效用?太笼统、太空泛的赞美,例 如,“你是个好学生”、“这篇作文很好”、“你有进步了” 等等也许并不能起到教师想象中的促进作用。赞美需 要有针对性,具体而明确,并且有创意。4.慎用批评,尝试宽容理解 在实际的师生沟通中,教师训导学生在师生沟通 中确实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我们总是在学生出了问 题、犯了错误后才会想到要找学生。教师批评学生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为了让 学生意识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改进。若批评不 具备教育效用,那么就该摒弃。 教师不但 自己要掌握沟通的技巧,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 有效的沟通,这种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上。

沟通是一位智慧型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师生沟通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实践,用心探索,真正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5 05:19 , Processed in 0.01570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