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君《师生有效沟通技巧》有感 大连市118中学 吴小东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从一篇文章中看到有人这样说,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75%要靠他的沟通技巧。学生,首先是通过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的感受来决定是否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愿意遵守这个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欢学习和参与这个教师所提供的各种活动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除了使用精练、准确、科学的教学语言之外,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沟通技巧,这样往往能达到神奇的效果。优秀班主任需要真正掌握以下沟通技巧: 1、关怀、理解与尊重:学会聆听 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从实际上 “关怀”而非“冷漠”;“理解”而非“说教”;“尊重”而非“霸道”。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光听到了还是完全不够的,有时因为表达能力的差异或学生的种种顾虑,学生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漏掉或掩盖部分内容和某些实质性的细节。因此,教师应在倾听中认真揣摸和分析其表达实质,推断出学生的未尽之意,要听“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要把讲话者所讲的内容、感觉和意思真正听明白。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意图,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老师善意的、会心的理解而倍觉高兴。老师在听学生讲话时,应尽量为“理解”而倾听,而不是为“评价”而倾听,既让学生得到适当的关注,又让其可以畅所欲言。 2、论事而非评论品性 “就事论事,而不针对个人的个性和品格”是有效沟通的首要原则。教师的工作是治疗,而不是伤害。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改善教学生活、增进师生关系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处理学生的事情要把握住度:就事论事,不要由一件事情的正确与否就给一个学生定性。这样会给他们留下阴影,对于以后的学习有很强的副作用。 欣赏而非评判学生品性,欣赏式赞美要多赞扬学生的努力、工作和成果,学生在这种真实的被欣赏中获得积极性的自我结论,它可以强化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形象。 回想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可是我有时候困惑的是:为什么老师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为什么我们的爱学生会感觉不到?为什么我们呕心沥血的付出,却化为乌有? 我常常冠于“说教式、命令式”的师生对话于“严格、关心”的大帽子下,还自认为是对学生的关心、尽责任。听完吴老师的视频后,我心中真感到惭愧万分,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啊!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技巧。吴老师说有效沟通的基本要素有哪三个方面?和谐的气氛(投契合拍、用心、平等、尊重),文字+声调+身体语言=有效沟通,意识+潜意识=沟通效果。吴老师用了很多的事例来说明了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吴老师说身体语言能产生有效沟通,包括哪几方面?两人的位置;眼神接触;面部表情;笑容;手势;适当与学生有身体接触最好。吴老师说聆听能产生有效沟通,包括哪三点?用心聆听、真心接受、了解对方,与对方内心状态一致,才能有良好的沟通。整个讲座中,吴老师还现场演示,比如先跟后带,非常形象易懂。吴老师说正向词语肯定训练,包括那些词语?但是——同时;不——是;如果——当;想——是。不要暗示学生,大脑会容易执行“不”后面的词语,比如班规都是不要…不要…,应当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多用吴老师教的方法和技巧来实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