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阳光心态每一天》——平行教育之学习大连市122中学 孙丽娜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7 17:30: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阳光心态每一天》——平行教育之学习
大连市一二二中学  孙丽娜

      明代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班主任的每一天是班主任工作长河中的“活水”,每一天的工作做得好,班主任的整体工作就会见成效。然而每一天的工作,又都是由许许多多具体的,甚至是琐碎的工作组成的。这些工作既有常规性,也有即时性,有可以预料的也有难以预料的“细节问题”需要及时处理。处理的过程本应该是教育的过程,然而很多时候的处理就仅仅是为了处理问题,忽视了教育的内涵。报告中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教育理论,平行教育,这是我教育过程中从未细致考虑过的一个问题,如今认识,加以简单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原则”要求班主任在教育中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坚持两者的教育相结合,通过教育集体影响个人,通过教育个人形成集体。马卡连柯认为:全部的教育过程都应该是在“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原则下进行的。
      对于什么是“平行教育影响”,马卡连柯是这样论述的:“什么是平行教育影响呢?我们只和分队发生关系,我们和个人不发生关系,这就是正式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尽量避免与个别人发生关系,而应该与集体发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学生只能选择参与共同的活动,在参与共同的活动中受到教育,个人在受到教育的同时,其行为也会影响着集体。
      平行教育影响最大的优点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会使学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教师利用集体对个人施加影响,给予了学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同伴和集体的教育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实施好平行教育原则,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认识到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当教师把集体作为教育对象,在教育整个集体的同时也在教育着单独的个体。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应把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第二,教师应把集体教育建立在对个体学生的研究基础之上。教师对集体施加教育影响并不是盲目的,而是针对个体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展开的。比如:如果班级出现学生痴迷于网络的事情,教师首先应该通过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痴迷网络的心理、现状以及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对个体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召开班会、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来共同探讨什么是健康的业余爱好和活动,通过集体的讨论来引导个人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统一的教育原则使教育的效果更好。第三,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对个体和集体产生的影响。当教师在对一个人施加影响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种影响对这个人所在的集体的影响。比如:在镜头一中,尽管教师是本着教育的原则来批评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可是当教师与这个同学发生一次次的交锋之后,集体中的其他同学也会对教师的教育方式产生质疑,会认为教师对这位同学持有偏见、斤斤计较,不够宽容与大度,这无形中会在班级中形成不良的氛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不希望老师把自己当成孩子,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尊重他们,因此,教师当面批评学生会遭到学生的抵制。在这个时候,教师的教育策略应该是不针对某个孩子进行教育,而是针对集体来进行教育。同样的,教师在对一个集体进行教育的同时, 也需要注意对个人的教育。比如:在镜头二中,班主任希望通过文明礼仪评比活动来带动个别孩子的发展,这个时候,教师在文明礼仪评比活动中,应该发现好的榜样,并给予正面、积极的鼓励,让全班的同学都来关注。同时,让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清楚的知道,哪些行为是会得到表扬的,从而在集体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明确的教育引导会使个别孩子有意识地抵制那些不好的行为。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既体现出了教育者对个人的教育与影响,又体现出了集体对个人的教育与影响,而这种教育与影响对于集体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同时的、平行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4-22 03:04 , Processed in 0.0230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