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着我们学校的惯例,新学年开始,班主任手中都会拿到一张陌生的名单,这些都是新分到班中的学生。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就满怀着期待开始与这些孩子的朝夕相处。 万事开头难!怎样让新建成的班级迅速形成一股合力呢?思考自己的工作,概括为今天汇报的题目“评”出来的班级凝聚力。总结为四句话:一日常规,评价先行;活动引领,人人参评;关注细节,提升“评”味。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级刚刚组建,老师就要先给孩子交代“规矩”。规矩是我们进行评价的准绳。规矩有哪些呢?我们先从每天的早读开始说起。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的规矩就是进门读书。这是我们班的早读,坐姿有统一标准:双手持书,坐姿端正。怎样保障读书的效果呢?早读分为两个时段,前十五分钟齐读,后十五分钟自由朗读、背诵。每天有早读监督员提前把早读任务写在黑板上,领读员进门开始引领大家齐读课文。为避免大家早读时的倦怠,早读课有早读之星的评选,那些读书认真,背诵任务完成的好的学生一旦完成任务就自己把名字写在黑板上,同时小组内组长负责给该生加分。午练我们也是按照这一流程进行,学生养成规律,进门就知道读书、写字。这是我们班的小组量化表格,内容包括上课、作业等,小组长每天负责量化、整理,周一班队会总结小组成员得分情况,在班中公布。小组是捆绑评价,得分最多的小组就被评为本周的“最佳小组”。为了赢得这一荣誉,小组成员互相提醒,依规矩办事。一旦有人因为违规给本组造成丢分的,其他同学都会批评教育,小组的凝聚力形成了。 我们的管理可以说是无缝隙的,课间教师盯班,出教室后红领巾监督员负责,有学生就有监督,有学生活动就有评价。班额大,自然整个年级学生就多。那么如何解决如厕秩序难的问题?这也是有“规矩”的。我们级部实行分时段,错时如厕。级部总管很有创意的提出“追尾责任认定”。如果出现两个学生并排走或者两个学生相撞的事件,后边学生要负全责。这些规则都有监督员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不按规矩办事的,就要给同学所在班级量化扣分。学生是最怕扣分的了,因为谁让班级扣分,他马上成为众矢之的。维护班级的荣誉,人人有责。这些评价促进习惯的养成又保障了安全。说实话,我们老师期盼的不就是学生这样的主人翁姿态吗? 活动引领,人人参评。根据学校和级部的安排,平时有许多的活动安排。有活动就得有评价,这个评价是级部甚至是学校的评价。就说黑板报的设计吧,根据学校要求确定好主题后,就要选出设计黑板报的同学。同学们先毛遂自荐,然后根据黑板报的内容完成一张手抄报。大家人人做评委,评选出效果最好的作为黑板报的版式。谁的当选谁就是本期的主编,负责本期黑板报。因为是大家推选出的,效果自然是大家都满意的。室外展板展示午练的成果,学习委员收取练习纸,挑选出书写美观工整的粘贴在展板上供大家学习、欣赏。班级的大小事情都要求学生的参与,学生是参与者也是评价者,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管理。我们的班级,我们自己管理,班级的凝聚力自然而然产生了。上个月,我们举行了队列比赛。比赛前,我告诉学生:“走出教室,你代表的不是自己。我们是五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的同学在看着我们,全校的老师也在看着我们。同学们想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示给大家?丢人不能丢在外边,现在想退出的可以举手。一旦决定参赛,就得奔着第一去”。同学们热情高涨,有的同学不会原地转,怎么办?有同学就直接站出来:“我教他,不能给我们班丢分”。有不会做操的,又有同学说:“我中午去他家,找他练习。”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学生为班级争光的集体荣誉感。在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下,我们班获得了队列比赛的一等奖。 细节决定成败!在细节中提升评价的水平。因为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教学管理本身就是繁琐的。但我想只要是给孩子们以方法,把细节做好,成功就不遥远。比如排桌子这样一件小事,怎么排,怎样才能整齐,怎样才能保持都得有要求。顺着地板砖的缝隙、一天两次桌凳管理员整理等等。慢慢的,监督员知道评价的标准了,负责拍桌凳的同学能按标准整理了。为了在级部量化中有更好的的成绩,学生互相提醒,地上有纸屑弯腰捡起,桌子不整齐随手整理。班级的荣誉高于一切。班级是我的家,我是班级的主人,我们的班级凝聚力更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