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学生班级管理案例 高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李莹 在现阶段的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部分班主任并没有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本班级专业设定明确的班级目标,班级管理随意性比较大,只限于按照学校的任务要求简单完成工作。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班级学习氛围较难形成,而且一般的班主任都看成绩是否好,听话不听话,是否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来评价一个学生。不少班主任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单从成绩管理上下苦功,期望可以成功转化学生,到最后得到的成效并不大。这样不单忽视了学生的个异性,而且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许在一个短期之内看到学生成绩方面的进步,但是并没有对学生心理加以疏导,有强迫性学习的情况,导致更加多的学生对学习更加厌倦,思想素质下降,自卑心理更加强烈。 即使有部分老师对于班级管理很用功,但是内容过于简单和形式、片面化,对学生并没有结合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来选择。体现在以下方面:1)单注重形式管理,过分关注学生的班级评比,忽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方面。2)注重文化课学习,忽视专业课的学习和指导。作为一个职业中学学生学好本专业知识才是以后走出社会的硬道理,但是部分班主任没有抓好学习的重点,盲目地要求学生学习好文化课,本身学生文化课的基础相对薄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心理压力;而且由于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充分,有时候班主任做出适当的引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3)保存过去的班主任形式,没有下放部分权利给学生,全部工作揽到自己身上去管理,并没有与学生沟通,强权主义,让学生慢慢失去积极性和创造性,压制了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这句话诠释了教育无痕的意义和内涵。教育无痕是一种很多老师都崇尚的教育境界,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为了让受教育者从中学到更加多的知识,使其有进步和发展。但是往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给学生留下一个烙印,会让学生在学会更多的同时也并没有摆脱其教育本身带有的缺陷。特别是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个性强、反叛心理强、自我保护意识强的时候,我们继续沿用传统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型,学生也许会因为不听话、不听教育而被赶出校门,也许学生会从讨厌小学初中的管理的情绪一直延续到高中,老师难教的同时也学生也更加叛逆。然而教育无痕本身就避开了学生的痛处,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高级教育手段。笔者开始初期还不太理解什么是教育无痕,但是通过阅读《班主任兵法》一书中,第一次被这一词所震撼,然后通过学习了解其含义并通过实践应用和体会到教育无痕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班上开学初期有个男同学叫冯德伟,入学成绩并不理想,然而也不算太差,但是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就迟到、不交作业、不做卫生、不注意礼貌、上课经常说话,惹到老师和同学们都讨厌他。开始我并没有急着找他谈话,而是在课间多余其沟通,向他以前的同学了解其兴趣和爱好以及初中各方面的情况。经过沟通和了解之后,发现他是一个有目标、有理想的学生。只是他对于自己的前途比较茫然,不知所措,而且他还很自觉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犯错也想推脱得一干二净,没有一点责任心。懂得这些以后我还并没有提出要批评他,而是想尽办法委托他当我们班的纪律委员。从一些小小事开始表扬他,让他感受到大家对他的赞赏,提高他对班级的责任心。然后再从班干部的要求开始让其对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初期该生还没有多大的进步,但是经过我的心理疏导和教育,他从被动地跟我谈话,到主动找我商量班级的事务。同学们也慢慢地感受到该同学的言行以及行为习惯的改正和进步,逐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和认可,并在学习上取得很大的进步。在谈话中,我发现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发生这些变化是由于我还是由于他自己,这就是我把教育无痕用到实际中简单的一面。作为一个班主任,很有必要把教育无痕作为自己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少被污染,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