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微型课题:从理念到行动》有感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9 08:45: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今天有幸聆听许卫兵老师关于微型课题的讲座,受益匪浅,感悟良多。使我对微型课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也查阅了有关微型课题的资料,了解到 “微型”的核心词“微”字,包括以下内容:内容微: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理论微:不需要有多高深的理论作支撑,也不需要多前卫的理论作铺垫,只要能把自己研究的话题说透就行,让人觉得很有道理即可。成本微: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过程简、周期短,不必大张旗鼓地组织申报,也不必劳师兴众地麻烦专家鉴定。观察微:教师要带着课题意识去细微观察生活,捕捉小而有价值的问题。研究中观察要敏锐、思考要细致,记录要详细,研究要深入,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良策。 微型课题的特点概括为“小、实、活、短、平、快”。 1、小,即微小。研究的范围小、问题微、人员少、时间短、成本低。这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首先,实施流程没有规划课题那么复杂。其次,组织形式上,可以单独,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选题灵活、自由,可以重复。可以说微型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 3、实,即实在。研究要重实践,讲实用。首先是选题“务实”,要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其次,过程“踏实”,要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再次,成果“真实”,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 4、短,即周期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微型课题对研究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要求不高,教师学得懂、做得会、用得上。 6、快,即见效快。研究周期短,问题解决快。 从概念界定和特点上看,微型课题强调从教育教学的“微”处着手研究,从“实”处收效。那么怎么做,为什么做,许老师结合自己学校的教师的例子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作为教师如何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备课,教学,批改、管理等教学生活中消除职业倦怠呢?做微型课题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使我们的教学生活多一些波澜,让我们的工作更丰富多彩,更有意义。如果每天上班之前对教育生活都有期待,对发生的教学及管理工作都有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我想我们的教学生涯真的会越走越宽泛,越走越深入,真正的实现教师价值,快乐自然存于心间,那么所谓的“职业倦怠”也就与我们无关了。 要做微型课题并做好微型课题,我觉得首先要有敏感的心和锐利的眼睛,时刻以学生为出发点,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班级管理上,事无大小,要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去体会,学会从身边找到问题;其次,要不断地学习,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更新观念,对自己的研究要有个明确的方向;再次,要有恒心和大胆实践的精神,往宽处行,往深处挖,往高处伸。脚踏实地的从“微型课题”入手,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如同许卫兵校长说的“与其辛辛苦苦地应付,不如踏踏实实地做研究”,真正做到遵循教育政策,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注重个人专业成长与反思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4-20 17:30 , Processed in 0.0210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