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08:45: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个案基本情况: 司小明,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2009.12. 9。  司小明聪明、机灵,模样也讨人喜欢,就是他的一些行为总是存在自我封闭性质的“与众不同”,不受同学们的欢迎:
二、个案背景  父亲长期在外工作近几年在外有了外遇的流言父母经常吵闹,但种种原因最后分居却不曾离婚。母亲在家负责照顾料理他的生活以及对他学习进行辅导和督促,母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没有工作家庭经济收入一般。司小明的父亲文化程度也较低,平时只要司小明犯错误或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把孩子打一顿来解决问题。用孩子的话来说:当父亲喝酒后就会打他,当父亲不喝酒时就会教育他只要不顺心就打别人就行决不能吃亏。父母因为缺少正常的交流沟通,常常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产生更大的矛盾,可以说司小明生活在一个不够安定、和睦的家庭环境中。
行为1: 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发怒,动粗:如吃饭排队时因小干部说了他几句会使他眼冒金星、火冒三丈、气愤如牛;课间同学顽皮地朝他做了下鬼脸就追着不放;更有甚者课间其他两个同学说悄悄话他就认为说的是他,不告诉他就打人。
【行为分析】敌对与恐惧心理是这种问题家庭子女的主要特征之一。父母都有一段吵闹、冷战相持阶段,这会给子女造成极大伤害,使孩子无安全感,进而形成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孩子的感情也变得异常敏感与脆弱,与同学的一个小摩擦、小矛盾都视为对他的另眼相看,表露出攻击性。
行为2:不遵守游戏规则:有一次同学们在玩丢沙包游戏,分成三组,每组三人,其中两组一前一后丢,一组在中间逃,按理同一组的同学要协调好,人人都有机会丢,可司小明总是抢着一个人来,即使那丢过来的沙包在同组同学的脚边也要去抢;体育课玩足球,每人一次机会,可他偏要连续来两次,班长劝说这样后面的同学要来不及的,他不听,最后动手打人。
【行为分析】嫉妒和霸道是有问题家庭子女的普遍特征之一。一方面原因来自家庭内部,由于父母的经常吵闹纠纷缺少交流,使父母都感觉对孩子有所亏欠,内心深处是“不想因为家庭的不和睦苦了孩子,别人有的我们也要给孩子。”因此当孩子提出要购买时家长往往会毫不犹豫地答应,父母联想到自身的遭遇,对孩子的不幸命运难过的同时也会过分宠溺几分,导致了孩子这种样样想要都能要的性格。另一方面是来自外界的,当看到其他同学有这有那时,这些特殊的孩子也急想证明自己的不特殊,所以别人有的我也要有,更何况借给别人时也证明了大家对自己的认同和接受,心理也会很享受这种感觉。
正因为以上两种原因导致了孩子这种嫉妒和霸道的个性,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当意愿得不到满足时只会愤怒、动手打人,因为他们缺少沟通、交流的经验,而在父亲以暴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早已耳濡目染了。
行为3:每次班中有同学带来各种不一样的新奇学习用具时,他见了,几乎总爱添上一句:“下次我也要带来,这东西哪儿哪儿也有的,我也要去买。”只要同学身边出现新奇的玩具、书、笔,他随后也会买来,买来后有的是自己用的,但更多的是借给别人。
这种心理使它往两个极端发展:当老师要给作业认真的孩子进行奖励时,他会不折不扣努力完成,他希望被表扬的人中有他;一次上课老师奖励了四个学习突出的同学,其中没有他,气愤之余毫无理由地把被表扬同学的作业撕了。

行为4:上音乐课时他总是特殊的那一个,随意离开座位;看视频、听广播时只要遇上稍有趣的情节总喜欢夸张地尖笑,捣乱严重。
【行为分析】有问题的家庭子女表现欲特别强,但一般不考虑方式,不注意场合,行事不计后果,随意性大。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同学感觉到他的存在,关注他,这是被家长忽略的一种缺乏安全性的表现,是问题家庭子女中普遍存在的情况。
这个孩子的表现的确让我们很担忧,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行为,等他长大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让孩子变成了这样的呢?
    【教育方法】
一、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家校一致。
和司小明的父母取得联系,将孩子在校的行为1和2转述,并且将我的“行为分析”进行善意的表述,让家长感悟到导致孩子各项行为的缘由,体会到长此以往的严重性,从思想上明白并且重视起来,然后就是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家校一致:引导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静下心来改善自己的感情关系,多抽时间和孩子沟通,不要以暴力解决问题,因为这样的办法并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反而会将不满情绪储积下来,它像洪水猛兽,必须找到发泄的途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最终产生过激行为,以孩子为突破口力争改善他们家庭的关系。正如我们在物理中学过的经典力学原理,你用多大的力,就会产生多大的反作用力。“你打我,我打猫”是孩子潜意识中典型的反作用力心态。
二、关注一举一动,抓住契机表扬
美国心理学家曾加以理论概括:“当神经系统中刺激与反应发生联结伴随着满意时,联结就得到强化,烦恼则极少或不能导致联结的削弱或消失。”这说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表扬少惩罚。于是我和司小明父母约好了,当孩子主动放弃某项购买时,要当着孩子的面告诉我,我再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的勤俭节约,孩子在一次次表扬中逐渐改变了原来的购买心理。
三、加入游戏行列,体会其中乐趣
司小明在游戏中的霸道使同学们对他避而远之,于是我牵上他的手一起加入游戏行列,在游戏过程中指导他如何遵守规则,几次下来,司小明不再犯规了,因为他体会到了公平游戏的乐趣。于是我抓住时机和他谈心,问他:“现在玩游戏和以前比,哪个更让你快乐。”他微笑地告诉我:“老师,我知道了。”一切尽在这几个字中了。
四、给予温暖教育,感化幼小心灵
孩子的家庭环境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我们老师却可以给他一个自然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可以用言语关心他,用行为感染他,用大家的爱心包容他,让他用健康的心态来看待同学们。我告诉班上的孩子们司小明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但我们不可以鄙视他,因为这不是他的错,而是更应该关心他、帮助他,应该多看司小明的优点,多和他做朋友,只有这样他才会改变原来的那种心态,所以孩子们对他也多了份宽容与理解,司小明也在这样一个温暖的环境中逐渐改变着。在此基础上我告诉司小明上课捣乱、尖笑都不是一个好孩子应该有的,告诉他“无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在集体中应该遵守集体规则,他也认同了。
做好问题家庭子女的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同其他教育工作一样,教无定法,问题家庭子女的教育也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我们去不断实践、探索、研究、总结……
【结论与反思】  
小孩这样的性格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让他在短期内完全改变,那是不可能的。通过家校合作。目前,他的情绪稳定多了,脸上的那仇视的表情已经不见了,笑容也渐渐地增多了,和一部分同学的关系也还不错,我想,这是学校家庭合力的结果。 
通过个案,我意识到家庭内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和不和睦的家庭关系,必然促使孩子对爱的情感的餍足,对爱的情感的麻木不仁,亦抑制了其对周围人产生爱,容易滋长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心理,加剧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小辰家庭教育的恶性循环,加重了孩子仇视学校、老师、同学的心理。孩子因家庭的问题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从溺爱到打骂,对一个心智还不成熟,分辨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心理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导致孩子问题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于是只能通过不恰当的方法宣泄内心的不满。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与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育方式及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理偏差以至于最终的行为偏差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源。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负面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制约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责任,以此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雕塑具有完美人格的一代新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1 11:41 , Processed in 0.01611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